記者 周瓊 伍慧
(資料圖片)
通訊員甬醫(yī)保實習生王與時
春日午后,鄞州區(qū)九曲小區(qū)一棟居民樓的狹小房間里,一種暖意在悄然蔓延。
“天氣這么好,我們出去抓魚好不好?”“我給你活動一下關節(jié),有空的時候試著多站一站?!薄o理員葉虹一邊溫和地勸慰著失能人員鄒雪光,一邊麻利地為他擦身、按摩。
59歲的鄒雪光,在這個房間里躺了三年。從小有精神缺陷的他,三年前因一次意外摔傷,再也下不了床。中年無妻無子,一張單薄的小床,耄耋的父母,就是他的全部世界。
去年12月,鄞州區(qū)開始試行長護險制度。消息一出,失能人員的申報表如雪片般涌來。在一批平均年齡八九十歲的申請人名單中,不到60歲的鄒雪光略顯特別。
“長護險覆蓋的不只是老人,而是全年齡段的失能人員?!笔嗅t(yī)保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,長護險設立的初衷之一,是讓每個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、疾病而失能時,都能有一份保障。當前,在全市享受待遇的8523人中,60周歲以下的有207人。
很快,鄒雪光便通過了審核,被評估為重度失能II級,符合長護險居家護理享受條件。而彼時,橫亙在鄞州區(qū)醫(yī)保中心面前的還有一道難題。
一邊整個轄區(qū)地理范圍大、人口多,有的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距城區(qū)路途遙遠,居家護理服務落實起來難度大;一邊是十余家護理機構踴躍報名,如果不進行統籌規(guī)劃,任機構肆意競爭,市場很可能會亂了套?!胺諈^(qū)域劃分制”的方案很快被提上桌面——將全區(qū)22個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,劃分為6個服務片區(qū),每個片區(qū)平均配置居家護理定點機構,以每家機構“填報志愿”及抽簽的方式進行分配。這樣,既保證了護理資源的合理分配,也避免了惡性競爭,還能考察每家機構的服務水平,有助于長護險的平穩(wěn)推進。
“我們區(qū)內現有18家居家護理服務機構,每個片區(qū)平均配置3家機構。”鄞州區(qū)醫(yī)保中心副主任沈家棟告訴記者,這一由他們首創(chuàng)的方法,很快獲得市醫(yī)保局的肯定,并在全市推廣。服務機構前置服務,上門為失能人員提供協助申請,為長護險“寧波模式”實現山區(qū)海島全域覆蓋打通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寧波易得康優(yōu)寧護理有限公司被分到包含首南街道、東郊街道、東吳街道、姜山鎮(zhèn)在內的片區(qū),今年1月,該公司派遣的護理員葉虹便來到了鄒雪光家中,為他進行一周兩次的上門護理。
在兩個小時的服務中,除了日常的洗漱擦身、翻身叩背、壓瘡預防、關節(jié)活動等,葉虹還常與他聊天說笑,鄒雪光的精神狀態(tài)也漸漸好了起來。
“長護險提供的不僅是護理服務,更是一份對失能人士的精神守護?!笔嗅t(yī)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自今年長護險在全市推廣以來,截至昨天,全市累計享受待遇11522人,今年以來新增申請受理6616人,評估通過3142人,目前這一數字仍在持續(xù)攀升。
在這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中,陽光正在一寸寸照進每個失能家庭。
關鍵詞: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