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硅谷銀行( Silicon Valley Bank ,以下簡稱 SVB )的破產,就是精準狙擊華人的存款,這是對中國科技行業(yè)的定向打擊!”
“ SVB 的破產,其實只是美國收割的中國富豪的開始!”
【資料圖】
前面這些話可不是差評君說的,而是最近兩天各大營銷號最火的陰謀論臺詞。
這兩天,硅谷銀行的那些事兒,可是鬧得沸沸揚揚。
這家伴著不少科技公司,走過了 40 年的銀行,最后還是敗給了擠兌,在危機前連 40 小時都沒頂住。。。
但就像差評君舉的那些例子那樣,我是真的沒料到,老美的銀行破產,反而在營銷號的嘴里,成了是他們在下大棋,最后贏的還是老美。。。( 這真的有人信么? )
甚至是這些陰謀論的內部,在對待國內科技富豪們態(tài)度上,都已經出現了分歧。
一派人覺得,美國的這波收割弄得妙,把國內那些富豪存在國外的黑錢都是沒收了,黑心商人們遇到了黑吃黑。。。
另一派人則覺得這些華人都是老實巴交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,被美國人收割是妥妥的悲劇,拼死拼活創(chuàng)業(yè),最后白忙活一場。
總之,在這些陰謀論里,最后都是美國得逞了。。。
而今天,就在美國宣布為 SVB 兜底,鬧劇似乎馬上大結局的日子里,差評君也準備帶那些還一臉懵的差友們,完完整整地嘗一嘗這個瓜。
首先,硅谷銀行在美國單單從規(guī)模上看的話,其實就是一家區(qū)域性的小銀行。
在美國的資產排名里,排第 16 位。跟國內的廣發(fā)銀行,算是一個咖位的。
盡管規(guī)模不大,可它卻是很多科技圈大佬夢開始的地方。
很多剛起步的科技公司,上來光有一腔熱血和想法,但是,又沒設備、又沒地,商業(yè)銀行壓根不愿意貸款給他們。
于是, 1983 年,硅谷銀行橫空出世。
而它的誕生,就是為了給這些初創(chuàng)的科技公司,提供資金服務。
后來這家 “ 小銀行 ” ,成為了很多初創(chuàng)公司的首選,像 Facebook 、 Twitter 都從它那拿到過至關重要的資金。
甚至,很多中國初創(chuàng)公司也是硅谷銀行的常客,這里頭最有名的就屬當年的美團。
2011 年,王興在媒體溝通會上,高調曬出過美團在硅谷銀行里六千余萬美元的賬戶余額。
那么問題也就來了,這么牛的一家銀行,咋就說崩就崩呢。。。
其實咱們現在馬后炮一看,真是各種機緣巧合,缺一不可。
第一,那便是 SVB 有些 “ 膨脹 ” 了。
SVB 的 “ 病根兒 ” ,大概是在 2020 下半年到 2021 年之間長出來的。
當時美聯儲瘋狂放水,科技公司也迎來了融資熱潮。
這也樂壞了 “ 專業(yè)對口 ” 的 SVB ,大量科技初創(chuàng)公司的票子流入了 SVB , SVB 的存款總額,也在一年半的時間內,從 760 億美元升到了 1900 億美元。
口袋里一時間多出了這么多錢,票子滿滿的 SVB 選了一個 “ 穩(wěn)如老狗 ” 的投資方式,那就是買大量美債和 MBS 債券。
到 2022 年底, SVB 一共買了美國國債 161 億美元、 MBS 債券 755 億美元。
第二,是美聯儲的加息,閃了 SVB 的腰。
不斷的大水漫灌,總是有個頭的。。。為了緩解通貨膨脹,于是乎,這段時間美聯儲又開始不斷加息,而之前 SVB 買的那些 “ 穩(wěn)如老狗 ” 的投資,卻開始虧錢了。
而這,也是理解 SVB 破產的關鍵。
簡單打個比方啊。
差評君一年前花 900 塊錢,買了小黑胖三年期的債券,三年過后,小黑胖會返給我 925 元,這筆投資,我賺了 25 元。
但是隨著利率的不斷上升,今年的小黑胖也慷慨了不少,現在 900 塊錢買入小黑胖三年期的債券,到期能返還 950 元。。。投資人預期賺 50 元。
同樣是 900 塊錢買的小黑胖債券,差評君就比今年買入的少賺了 25 元。。。
所以差評君現在要是以原價 900 元,轉讓手上的小黑胖債券的話,鐵定是沒人接盤的( 畢竟直接買今年的還能多賺 25 元 )。。。大概打折到 875 左右才會有人接手。
當年花 900 買的,現在市場上只值 875 ,我就這樣“ 浮虧 ”了 25 元。
之所以說是浮虧,那是因為只要差評君頭鐵,拿滿三年不賣出的話,還是能從小黑胖那里拿回 925 元的。
但, SVB 的頭卻鐵不下去了,因為它需要現金。
也是美聯儲加息的影響,不太好融到錢的科技初創(chuàng)公司們房租、工資總不能停,于是乎只能花存在 SVB 里的存款。
融資少了,從銀行取錢用錢的反而多了。。。SVB 的活期無息存款,也在 2022 年中,從 1260 億降到了 810 億。
一邊是浮虧,一邊是存款一直流出,一邊又是越來越高的存款利息。。。最后 SVB 選擇了兌現 “ 浮虧 ” 拿錢,出售了 210 億美元的資產,虧了 18 億美元左右。
第三,那就是這個時間點真的有些太巧了。
這么兌現浮虧的操作,傻子都知道銀行手上有些缺錢了。
但 SVB 好歹名聲在外,小小 18 億美元的缺口,多半是引發(fā)不了大家的恐慌的。
只不過巧就巧就在 SVB 破產的幾天前,剛好有一家名叫 Silvergate 的幣圈銀行也恰逢破產, SVB 和 Silvergate 的雙破產,讓大家覺得他們之間有著不少聯系。
大伙也們麻溜去 SVB 取款,生怕晚了取不出錢,光是 9 號一天, SVB 的儲戶就試圖從賬戶中提取總共 420 億美元。。。這大概是 SVB 存款總額的四分之一。
后面的故事大伙們應該都知道了, SVB 光速破產,波及了大半個科技圈。
像是幣圈的穩(wěn)定幣 USDC 就先脫錨,因為 USDC 的發(fā)行商有 33 億美元存在 SVB 中無法取出。
小扎的 META 也有大概 100 億美元的資產存在 SVB 。
除此之外,還有紅杉資本、 A16z 、 SK Capital 等 500 多家機構投資者受到波及。
但對于一些大公司來說,SVB 破產的影響其實相當有限,倒霉的還是那些初創(chuàng)公司。
知名的創(chuàng)業(yè)投資及加速器 Y Combinator 的總裁就認為,要是不急搶救的話, SVB 的破產會讓科技創(chuàng)新倒退 10 年以上的時間,未來的谷歌和 Facebook ,可能就這樣倒在了今天。
所以,從這些遭殃的歪果企業(yè)來看,網傳的“ SVB 破產是定向爆破華人資產 ”,這不鐵是標題黨整的陰謀論么?
當然,國內確實也有些公司,或多或少是受到了些影響,再鼎醫(yī)藥、云頂新耀等創(chuàng)新藥企都明確表示,自己在 SVB 有存款, 但對自己影響很小。
像是即刻的老板也表示在 SVB 有些小存款。
至少從新聞報道上看,相比美國科技公司們的嗷嗷叫,國內一些企業(yè)的影響其實相對要小不少。
而就在今天,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的聯合聲明,算是為 SVB 破產事件暫時畫上句號,也算是又打了一波 “ 大棋論 ” 們的臉。
因為他們宣布全額保護 SVB 儲戶的存款,從當地時間的 3 月 13 日起,儲戶就能重新拿回自己的錢。
當然,美國政府能這么闊氣,其實也和 SVB 確實沒拉到資不抵債的地步有關,只是短債長投出現了風險罷了,能還得起的,只不過那些債要等罷了。
并且政府接手后,不還是賺到了最后那個利差 。。。
當然,雖然 SVB 事件似乎告一段落、 “ 大棋論 ” 也立不住腳。
但過去的那 72 小時,著實是讓吃瓜人和圈內人都心跳加速了一番。
各式各樣的 SVB 梗早就滿天飛。
有人總結出名字里帶 SB 的,這兩年風水好像都不咋好。
例如從百億身家到申請破產,只花了 5 天的SFB、投資連年虧損的軟銀( Soft Bank )、還有前段時間剛剛破產的加密貨幣友好銀行 Silvergate Bank 。。。
哪個不是吃了名字的虧。。。( 誤 )
還有人發(fā)現了 SVB 的首席行政官 Joseph Gentile 是臥龍鳳雛一般的存在。
屬于是王多魚苦尋的那種 “ 專業(yè)人才 ” 。。。
就連的美團王興,在輿論下也趕忙出面澄清不用 SVB 已經好多年。
然而有一句俗話說得挺好的,當你發(fā)現一只蟑螂的時候,房間里多半已經是蟑螂的大本營了。
反正在差評君寫稿的時候,美股剛好開盤,一大波的銀行股已經開始擺爛。
仿佛在朝美聯儲喊話:“ SVB 抵押長債套現的操作,哥幾個也想來一遍。”
這下壓力來到了美聯儲這邊。。。
而差評君也在思考,要是下一個破產的銀行情況比 SVB 更糟,掀起的浪也比 SVB 更大,大伙們是否能阻止 “ 金融危機 ” 的爆發(fā)。
并且在資本全球化的今天,要是更大的浪從對岸打過來,咱們是否也有足夠的硬實力,能抵擋得住呢?
關鍵詞: